访问东北林业大学官网
ENGLISH
2022-08-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丰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丰碑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李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是一个整体,荟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其中,第一专题“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四篇重要著作,从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到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主动精神生成并贯穿其中,对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奋进起点上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是建立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第一专题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时代注脚。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展现思想伟力,指导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关键在于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奋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实践运用过程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从指导思想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引。马克思主义不是舶来主义、拿来主义,不是照搬照抄就可以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而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不断地去探索新的真理或形成新的真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党在百年征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经过艰辛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实践进行理论概括,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引民族复兴历史伟业。

从经验启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奋进,完成了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让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让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让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让它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索实践时,将其概括为“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十条宝贵经验之一予以明确并长期坚持。

从发展成就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取得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深化提升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应对好各种复杂局面,关键是要提高对规律的认识,善于运用规律来处理问题。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共产党执政规律方面,以更加宏大全面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地位、执政优势、执政宗旨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方面,科学系统地阐释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从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审视当今世界,立足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深入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为“十个明确”。“十个明确”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十个明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完善和发展。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既有表述上的重大创新,又有顺序上的重要调整,还有内容上的推陈出新。整体来看,框架结构更加合理,涵盖内容更加全面。比如,将“八个明确”的最后一个提升至“十个明确”的第一个,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新增的第七个“明确”,突出强调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这些变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作出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应变。“十个明确”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关系。比如,第一、二、四、五、六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第二、四、八个“明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第一、十个“明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科学指引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好,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奋勇开拓、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积极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学好讲好用好上出实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认识上应把握好几对关系

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要在时空转化、时代发展、实践变化中,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关系。

第一,把握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这就表明,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融互促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不管历经怎样的历史环境、阶段任务、艰难挑战,都坚定不移地坚持其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价值目标、根本政治立场贯彻始终,最终取得了百年辉煌成就,这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规律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无比正确的。二是毫不动摇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实践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成功回答一个又一个时代之问,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第二,把握好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问题、总结革命建设发展历史经验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的基础,任何情况的时代化都深刻烙印着中国标记。中国化确立了时代化的基本属性和目标定位,一切时代化都是建立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基础上的,没有中国化的科学指引,就丧失了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失去了依存的承载主体。时代化必须在中国化的正确指引下具体落实,推动理论在中国大地本土化、具体化、实践化,更好回答中国之问。时代化是中国化的精髓,任何时期的中国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化决定了中国化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时代化对引领中国化起着内在而深刻的作用,离开了时代化关起门来搞中国化,中国化就缺乏创新动力和生机活力。中国化必须在时代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推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第三,把握好“两个结合”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里“第一次明确”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次”表明“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理论创新性,“明确”则代表在党的百年实践中,这“两个结合”一直都是有机融合、贯穿其中的。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具体特点就是中国具体实际,民族形式就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方面要求,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注重坚持问题导向,侧重于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的实践背景,把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必须统筹推进“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具有中国特色。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