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东北林业大学官网
ENGLISH
2022-10-28

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 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 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新时期,教育领域工作者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让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源头活水”

着眼优质均衡,在改革创新中提质扩容,加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序合理流动,加快构建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实现更优质更广泛的教育公平。

一要实施公共资源有效倾斜。在财政、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倾斜,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差距,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二要探索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通过以城带乡助推学校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互通,以常态化合作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要畅通教师流通渠道。从提高生活待遇到城乡教师流动,从职称评聘倾斜到建立荣誉制度,探索构建激励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以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激活科学教育评价“一池春水”

充分认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紧迫性,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统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助推良好教育生态形成。

一要以高考综合改革铸造科学评价之“芯”。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以及依据国家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二要以全过程全方位质量评价夯实科学评价之“基”。通过构建评价监测体系指标,对学生劳动教育、实验教学、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等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升学率评学校、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考分排名评老师的做法,引导广大学生全面发展。三要以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勾勒科学评价之“魂”。强化考核督导,构建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以评价政府履职行为;构建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监测体系,以其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引导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办学理念。

协同构筑“三全五育”新格局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扎根人民、奉献祖国。二要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家校社”良性互动关系,营造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三要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多角度探索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格,切实增强应对挫折和危机的能力,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在自主自律、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方面获得成长。

实施好培育“大先生”奠基工程

全面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统筹教师培养、使用、服务保障等重点环节,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高质量教育强基固本。

一要从源头上加强优质教师资源供给。鼓励师范院校联合地方政府、中小学、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主体力量,着眼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创新中小学科学、技术和工程教育教师培养协同机制,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对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端作用。二要强化名师资源辐射作用。鼓励教师以专题合作、结对上课、建立名师工作坊等形式实施校内或跨校合作,在教研联动中提升教师水平,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要深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探索构建多层、明晰、长效的教师收入保障机制,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动力。

以数字“破茧”助力教育“蝶变”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推动现代教育发展动能释放,促进教育发展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要加强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大力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流通与共享,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优质课程体系,一方面,为“双减”装上“智慧引擎”,促进学生学业减负与课堂教学增效的统一;另一方面,以优质数字资源共享助力欠发达区域教育实现“弯道超车”。二要加快部署教育新基建。加强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和可信安全等新型教育设施体系建设,以教育新基建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智慧教育新生态构建。三要推动数字教育监管创新。加强对线上培训教学行为和内容的有效监管,推动数字教育资源持续优化更新,助力构建课堂内外联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教育新生态。

【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