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东北林业大学官网
ENGLISH
2023-01-03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单列一个部分,专题阐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为我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党执政兴国看,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保证,是党治国理政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人民幸福安康看,法治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定和谐秩序的根本保障,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仰赖全面依法治国;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看,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已经被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改革发展需要解决诸多深层次问题,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巩固党的长期执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凝聚着全党全国的高度共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支撑。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加以认识和把握。法治中国建设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新时代,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全过程。全面依法治国,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提升党领导法治建设的能力水平,以法治力量更好保障党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未来五年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锚定这一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推动法治建设全面进步。

深刻认识和把握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好运用法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必须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通过宪法法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保障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全局性稳定性至关重要,是为固根本。通过宪法法律创制普遍适用且一体遵循的制度规范,为国家社会明确发展方向,为公民个人提供准则规范,确保国家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行为主体在法治框架内活动,有利于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是为稳预期。通过宪法法律确定国家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战略谋划,运用法治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为利长远。唯有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激励鼓舞亿万人民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我们已经进入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要深刻理解和积极回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各个方面,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公正司法,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的良好生态。运用法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功能,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运用法治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功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全过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要求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报告强调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强调要完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调要依法治军,加强依法治军机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强调要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强调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强调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由此可见,法治化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识,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保障。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当前法治建设的短板不足,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规律性认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着眼长远,通过法治建设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同时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国外法治发展有益成果,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等国际斗争法律工具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统筹全面突出重点。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以高质量的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作者系人民公安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